close

 

阿左自認是全台北最窮的高中生,為了交積欠已久的班費他把腦筋動到學校儲藏室中廢棄的孫中山銅像上。「如果把銅像偷走變賣…」阿左盤算著,但是他沒有盤算到半路會殺出小天。小天也自認是全台北最窮的高中生,他為了交畢業旅行的費用,也計畫著將銅像拿去變賣;當阿左發現小天的計畫,準備要阻止他行動時,卻因發現小天的家境比自己更淒慘,決定說服他加入自己的行列。然而,為了現實的生存問題,相互競爭的兩人真能一起合作嗎?就在夜黑風高的校園內,兩方人馬狹路相逢,一場銅像爭奪戰於焉展開。而這場爾虞我詐的銅像爭奪戰,終將迫使他們開始反省自己的貧窮與階級宿命。或許廢棄銅像孫先生上世紀叨念的均富概念,就此在台北校園以最隱晦的方式從阿左、小天身上開出繁花。

靠著《藍色大門》及電視劇《危險心靈》等作叱吒影壇多年,易智言導演這回再次重拾學生青春題材,回到熟悉的大街上,尋找全新面貌清秀,青澀臉孔的素人演員,為電影注入新生代年輕的狂想氣息,易導這次不談羞澀的校園愛情,不著重反射時下的社會教育改革,用輕鬆詼諧的步調釋放對當今貧富差距的種種不滿,學生的行竊,是對貧窮世襲最憤怒的控訴吶喊,他們的行動,看似荒謬奇思,背後蘊含的動機卻如此深切,不論我們窮了多久,我們都不想在窮斃了 ! 

易智言導演對青少年學生糾雜煩惱的寂寞內心一直以來都有著獨鍾的描繪 學校教育的壓力,有苦說不出的無力困頓,懵懂羞澀的純純愛戀,甚至是勇於挑戰的惡劣教育體制,那種少年對教育環境的憤慨不滿,其細膩的詮釋也帶有易導自己對整個大環境的長期觀察,易智言導演為時下的青少年發聲,以往是常偏向針對邊緣人或弱勢家庭的取材,《行動代號: 孫中山》則以社會貧窮角落的年輕學子的偷銅像行為 再次替青少年批判教育制度 進而去延伸探討人民的經濟財富不再均等,人人無不直指失敗的當權執政,嘲諷的力道可謂十足強勁。

國父孫中山的銅像,是一個符號,一個象徵,也是全片很重要的麥高芬,孫中山先生當年革命中心思想的三民主義: 民族、民權、民生,光芒已逐漸微弱;國父的銅像不再樹立於校園,最後只能淪落到送進儲藏室的命運,片中的學生主角們在討論作戰計畫時,更幾番自信的說出就算銅像被 '' 搬 '' 走也不會有人發現,藉由少年們這樣的論調來調侃曾經的民國光輝,現在早已黯淡式微,每一次的升旗典禮,學生們都得對著緩緩升上的國旗舉手敬禮,隨著播放的國歌齊唱,但現在,升旗台下真正在哼唱的莘莘學子還有幾個 ? 

銅像塵封已久,終於有機會離開佈滿塵埃的暗室重見光明,只是時過境遷,政治意義已經逝去,唯一的價值,僅剩下那可以拿去變賣的銅料,讓身處繳不出學雜費掙扎邊緣的學生們,完成他們的經濟需要;他們的行動,是被環境逼迫,不得已的偷,絕非犯罪式的竊,這群學生只想 '' 借 '' 銅像來換取生活上必要的金錢需求,變賣後繳完學雜費的餘額,也許讓他們產生了一點人性上的小貪心,但是動機的初衷,單純只是為了應急,想要救濟自己的窮苦危機。

詹懷雲飾演的阿左和魏漢鼎飾演的小天,各自的兩派人馬都覬覦著銅像不菲的 '' 身價 '',而為了作戰計畫,阿左在決定向小天提議雙方聯合行動前,他只想著奪回偷銅像的資格,於是在捷運上就開始了一場 '' 比誰窮 '' 的攤牌較勁,從三餐的溫飽,家庭的經濟收入,再到家裡的凌亂殘破,小天更帶著阿佐參觀了自己那空蕩簡陋的家,並說著 :「阿嬤跑了 我媽跑了,床跑了,桌子也跑了,只要有腳的通通跑了。你根本不能跟我比嘛,我家最窮,我家最破,我贏了 ! 」。這場比較,帶出了台灣現今世代社會裡的心酸青春,諷嘲了貧富差值日漸懸殊的現況,倘若無法改變僵化的體制,國父的均富主張已復甦無望,那麼改革自己的未來 為青春瘋狂一次,有何不可 ?

革命無緣成功,同志最終失敗,學生在月黑風高的夜晚仍被逮個正著,學校叫他們罰寫悔過書反省,但卻字數過少一再被退件,讓張書豪飾演的學務主任氣得不斷地用嚴厲的口氣強調從整起事件 '' 為何犯錯 '' 的動機從頭寫起,而這個有趣的 '' 從頭寫起 '',讓在教室裡罰寫的這群學生引起了一番討論,他們為甚麼犯錯 ? 因為繳不出班費和畢業旅行費,從甚麼時候開始動銅像歪腦筋的 ? 上星期 ? 上個月 ? 他們爭論不休,不停的回溯這起行動的源頭,貧窮一代代的傳承,到底該如何叫他們從頭寫起,究竟是從阿公的阿公,還是阿公的阿公的阿公... 我們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窮的 ? 我們窮多久了 ? 不只阿公的阿公,甚至兒子的兒子,我們還會註定這樣窮下去嗎 ? 

雖然說那些學生素人演員們初次上戲一定表現生疏,在演出方面不能要求甚麼,但易智言導演為求真實感的角色互動而放慢了運行節奏,透過鏡頭的定位讓觀眾專注的聚焦在那群學生身上,只是這樣的做法多少有些影響到電影整體的流暢度,反而放的太慢,有時候會顯得有些死板,且那麼近看著那些學生演員很拙拙的演技說實在有點吃力,但這其實是只要巧妙地善用運鏡就可以補救的,可惜易導沒有採取這樣的措施,不然學生戲份這麼多,好幾次我都巴不得期待著那些易導的子弟兵們趕快出場搶救當下整場戲的尷尬感,當張孝全、李千娜、張書豪、洪都拉斯等人現身的時候,真的都把該有的戲感給救回來了XDD...

片尾作戰失敗,銅像遭竊事件曝光後,各大媒體並不知學生的動機,於是便有了一連串政治性意涵的猜測,媒體認為銅像被搬到大街上是可能學生想要表達甚麼訴求 (其實是在雙方爭奪的運送過程中不慎從卡車上摔落),或許這不是學生他們最初的原意,但導演則透過媒體的立場為這起行動下了隱含革命的註解;故事架構簡單,主題雖嚴肅,溫柔的影像色調下卻蘊含扎實怒氣的能量;易導用稍帶兒趣的輕喜劇風格盡其幽默嘲諷,每一刀都精準刺中貧富層級日漸惡化的現況,也稍稍喚醒了被時代潮流沖淡已久的主義精神,大人和校方就只是單方面的蠻橫問他們為甚麼犯錯,還能為甚麼 ? 我們就是窮怕了,才會想要偷。我沒有想偷... 我沒有想偷... 他們的本意不在於偷。

在結局的最後幾個畫面當中,被遺留在馬路上的國父銅像搬上了車準備運走,鏡頭也特別跟著銅像運鏡游移,那幾幕國父銅像的特寫畫面散發出一種莫名無能為力的感傷,雖然昔日人人頌揚的中心思想榮光不再,但在那細小的夾縫中,似乎又透著一絲微弱的希望之光,若是對孫先生的曾經輝煌有著革命情感的長輩們,絕對更能深切體會那過時蒙塵的滄桑。在移送銅像的路程中路過天橋時,學生們站在橋上的齊聲高呼,是易導對未來主人翁們寄託的希望,不要被腐化的政權與社會體制給侷限,為了未來的未來,為了子孫的子孫,一起帶上革命的面具(美少女戰士),為青春勇敢衝一次,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再窮斃了 ! 

想看我的更多影評,歡迎到我剛成立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喔: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